
前不久,来自浦东塘桥社区的20多户来沪家庭在三个自然讲解员的带领下,一起走近塘桥社区的“母亲河”张家浜。玩一玩让彼此从陌生到熟悉的“破冰游戏”,闭上眼睛感受车声、鸟叫、蝉鸣等6种声音……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是积极参与,兴致盎然。活动的最后,各个家庭还兵分两路将景观河堤上的垃圾纸屑捡走,使河道环境更美观更漂亮。
这是塘桥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与上海绿洲生态保护交流中心一起举办的“热爱社区,了解塘桥,走近张家浜”亲子环保公益活动,旨在帮助来沪家庭增加对塘桥的了解,也以亲子活动的形式促进家庭成员间交流,增强社区的归属感。
成立于2009年的塘桥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位于峨山路679弄1号,设有600平方米的公共活动共享空间和60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主要为社区的社会组织提供政策咨询、信息交流、从业培训、申报登记等多项服务,引导、扶持、培育各类民间组织发展,充当“大管家”的角色。
初创组织“扶一把”
“塘桥的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一直在选择创新性强、有发展潜力的组织入驻并为入驻机构提供场地开展创业扶持、经验分享等活动。”塘桥社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提供机构办公场地、公共活动场地等措施扶助初创期公益机构成长。
目前,欣耕工坊公益服务中心、绿洲生态保护交流中心、塘桥社区居家健康服务社、乐爱社工师事务所、南鑫恺尔养老事业发展中心、浦东新区社会帮教志愿者协会、塘桥街道老年协会、优爱助残公益服务中心、塘桥社区物业服务社、百特教育咨询中心与塘桥社区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会、塘桥社区项目管理咨询服务中心、上海市街镇工作协会、塘桥社区志愿者协会等15家社会组织入驻中心办公。
民生厅、广益厅、畅叙畅想厅等三个功能各异的公共活动共享空间每年平均要为全国各地近百家公益组织提供讲座、读书会、研讨会、亲子活动等各类公益活动近300场的场地支持。
通过调研了解社区公益项目供求信息,通过项目招标促成社区与社会组织供需对接这也是服务中心的一大功能,包括“塘桥社区群文资质团队负责人楼组长能力建设培训项目”、“爱心衣牵万残疾人就业技能促进项目”、“世博阳光助行精障人士能力建设项目”、“PARK91陆家嘴软件园白领生活馆项目”等十余项社区公益项目已经悉数完成。
与此同时,针对公益项目特点与社区具体情况,服务中心还为社会组织与居委、社区单位间牵线搭桥,通过社区公益项目推介会、塘桥热线官网、“塘桥公益”微博等各种形式进行公益机构及项目宣传。运作三年以来,包括“绿色帮扶残疾人就业技能提升计划”、“安全天使流动儿童交通安全历奇辅导计划”、“五爱家园社区青少年托管服务项目”等20几个涵盖多个社会服务领域的公益项目在塘桥先后落地。
项目质量“细评估”
近年来,随着非营利部门的出现与政府公共服务意识的增强,社会公益项目的评估被提到了公众面前。社区将公益项目“迎进来”满足社区需求,社会组织能够将项目真正“送出去”,到社区中落地实施,只有开发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服务项目,才能获得社会认可。
那么,究竟怎么评估社会组织项目的质量?塘桥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在这方面积极实践,通过收集项目资料、各种统计数据以及问卷调查结果,对项目进展程度与项目合同、计划书的一致性及优化程度进行评估,了解其完成情况与服务满意率。一般使用问卷法、焦点小组访谈等方法,了解服务对象的满意率。征询项目相关方对项目实施情况的意见、建议及评价。
“公益项目为公众提供满意便捷的服务,公众享受服务有时免费,有时仅按准成本或成本付费,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采用盈利最大化指标来评价拟建项目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评估社会组织项目的质量可是件细致的活儿,标准主要包括对项目运营机构是否符合项目运作的要求,是否有能力满足项目的专业性要求,是否有足够的社会动员能力符合项目的实际需求并得到公众的响应和参与;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前景及项目对社区公益服务行业的影响,对社会整体发展的影响等综合效能。
此外,服务中心还要参照《上海市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评估标准》对社会组织的基础条件、内部治理、公益活动与诚信建设、社会评价等四个方面,机构法人资格、章程指定、机构登记和备案、年度检查、发展规划、组织机构建设、人力资源情况、财务资产状况、档案证章管理、公益活动开展情况、公共服务提供情况、信息披露、内外部评价等十余项标准进行评估。
这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细致评估后,社区可以确定公益组织的培育及支持服务,“这可是促进公益组织整体水平提高的一大法宝。”
来源:文汇报